視距”和“視區”,在道路交通安全領域,尤其主動預防交通事故發生施策時尤為重要!就道路交通安全的“視距”,重點結合交通標志設置,與大家簡要述說分享。視距的基本道理即是讓駕駛人在開車過程中可清晰明視前方的距離。
通常情況下,我們更多時候是以白天做視距設計,但實際情況白天和黑夜、天氣良好與雨霧等天氣、隧道內外等的視距是不一樣的。這也是為什么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夜晚高于白天、壞天氣高于好天氣等因素之一。
視距可分為靜態視距和動態視距,動態視距不足是最可怕的事!以信號控制交叉路口為例,兩側均被物體遮擋住時(此為“視區”),如果視距不足發生事故的幾率極大;當然可以通過設置交通標志來改善這一狀況,提醒駕駛人前方路口、引起注意。此外,視距與車速存在關系。速度越快,所需要的視距就越長,認知反應時間就越長。這也是為什么同類交通標志高速公路往往比普通公路板面尺寸及其字號等大的原因。
做交通標志的人一定要懂得視距。駕駛人在開車過程中,所獲得的信息90%以上來源于交通標志;如果交通標志該設未設或設置不當,極易引發事故;因此,必須引起關注和重視!
作為道路設計者,會思考要怎么去布設道路沿線的引導信息,還會考慮特殊狀況下比如天氣狀況怎么樣時等等,并通過設置一定數量的交通標志,連續地告知給駕駛人。
作為駕駛人,在開車過程中看到前面的交通標志,看清后要有反應時間,如果反應時間不夠就會發生事故。我們常常提到一個名詞“應變視距”即預見路況,從察覺與看清,到決定行動,到開始行動,到完成行動這10余秒距離??吹迷竭h、看得越清,即做出反應的時間越充足。在實際道路環境中,往往存在一些視距不足的情況,通過設置交通標志則是一種簡單、快捷、可行的改善提升方式。小小交通標志的大作用可不容小覷!
同時,隨著技術的發展,《面板顯示主動發光交通標志》(團體標準T/CSIA001-2018)已經正式發布實施;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同濟大學提供的實驗結果顯示,其相比逆反射標志,能夠抬升60%以上的視認距離,這可以直接轉換為安全的駕駛操作時間。
最后,特別提醒大家三點:
一、車流中視距,隨時在變化,請勿隨意變道!應謹慎駕駛!
二、交通標志設置不得有視覺上的盲點,要有反應時間,必須有一個足夠的判斷視距范圍,判斷不清楚就會出狀況。
三、交通標志設置要符合駕駛人的習慣,切忌盲目創新,導致看不懂誤導出行,甚至引發事故。